通知公告

实验室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发布时间: 2022-04-08 11:06:01

实验室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第一条  为使实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科技服务中心实际,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第二条  实验室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科研、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以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对象(包括人与实验动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枕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实验动物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

第三条  实验室职业暴露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以及意外事件的有关人员。

第四条  实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或意外事件须按照本规定处理和报告程序。

第五条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第六条  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第七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查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第八条  处理流程: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到校卫生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在发生时间后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2)针刺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枕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75 %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辅料覆盖;以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领取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做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RNA;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做好防护措施。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皮肤若以外接触到血液、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若血液、体液以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及时到校卫生室就诊,请专科以上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4)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2000 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用消毒液浸泡过污染表面,保持3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第九条  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1)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2)大型仪器故障及玻璃器皿刺伤或切割伤:受伤人员马上脱下工作服,消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记录。

3)潜在危险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立即上报实验室管理部门,为了使气溶胶排除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1小时内严禁人员入内,并在门口粘贴“禁止入内”的标志。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污染:立即戴上手套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物质污染或受感染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再上面倒上2000 mg/L含氯消毒剂,让其作用30分钟后清理污染场所。用于清理的抹布、纸巾按医疗垃圾处理。

5)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试管破裂:如仪器正在运行,应关闭仪器电源,让仪器密闭30分钟使气溶胶沉淀;工作人员戴上手套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离心机内用消毒剂擦拭2次,擦拭用的抹布按医疗垃圾处理。

6)眼睛溅入感染性物质: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并立即护送至校卫生室进一步治疗。

7)手部污染:如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再用非找或洗手液搓洗(至少10秒钟),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用酒精擦手清楚双手的轻度污染;如为重度污染,先用1%消毒水浸泡双手5-10分钟,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第十条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各项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式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

附件:
首页
仪器列表
实验室
规章制度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